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6月的最新报告,全球能源贸易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。美国、欧盟及其盟友对俄罗斯实施的制裁已达到历史性高点,这一系列措施正推动全球贸易流向发生深刻变化。在此背景下,印度外交部罕见发声,明确表示“不排除重新启动中印俄合作机制”,这一声明如同重磅炸弹般在国际间引发了广泛关注,迅速把全球视线聚焦到欧亚地区的复杂地缘政治局势中。
在6月中旬,华盛顿智库CSIS发布的调查显示,2023年上半年,全球对俄经济制裁的数量较去年增长了32%。美欧国家针对俄罗斯的商品征税达到了历史性高位,涉及领域涵盖能源、金属、化肥、粮食等多个重要行业。与此同时,美国总统在七国集团(G7)峰会期间明确表示,除了对俄罗斯商品加征100%的关税外,二级制裁将扩展至俄罗斯的主要贸易伙伴。北约新任秘书长吕特也在布鲁塞尔公开支持美国立场,强调俄罗斯的遏制政策将会持续并加剧。
尽管美俄双边贸易额在全球范围内不算巨大,但其中包含的关键原材料和核燃料对美国而言极具战略意义。2024年,美俄之间的双边贸易额预计将达到34亿美元。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数据显示,美国对俄罗斯的核燃料依赖度达到40%。尽管如此,美国依然坚持通过强化制裁来施压俄罗斯,意图迫使其在乌克兰问题上作出让步,推动战事尽快结束。
展开剩余82%美国国会近期推进的一项新制裁法案中,税率不仅锁定在100%,还增设了“追溯制裁”条款。分析人士指出,这意味着任何与俄罗斯在能源或金融领域有往来的第三国企业,都会面临冻结资产或被排除在西方市场之外的风险。这一政策显然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。
与此同时,莫斯科与新德里的能源合作在全球局势动荡中变得愈加紧密。根据路透社6月的报道,印度自2022年以来,已累计进口超过1.5亿吨俄罗斯原油,成为俄罗斯在亚洲的最重要市场。2023年第一季度,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占其总进口量的44.8%,这一比例比去年同期增长了接近20%。值得注意的是,印度并未完全消化这些原油,而是将经过加工的俄罗斯石油再出口至欧美市场,成为欧洲石油市场的“灰色通道”。
中东研究院的分析师指出,虽然欧盟对俄罗斯的石油实行严格禁令,但印度的成品油出口激增,实际上绕开了西方的制裁壁垒。由于欧洲能源转型尚未完成,短期内对印度石油产品的需求依然无法替代。西方制裁俄罗斯的同时,印度通过“能源套利”赚取了可观的利润,这一做法被外界称为“地缘经济套利的典范”。印度财政部数据显示,2023年上半年,印度的能源贸易顺差创下历史新高,其中仅石油出口的利润就增长了34%。这一现实使得外界不得不承认,能源市场中的“道德高地”并不完全属于西方。
然而,美国对印度的二级制裁也日益紧张。印度外交部发言人明确警告西方国家,反对任何形式的“不公平待遇”。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,印度外长苏杰生强硬表示:“任何试图干涉印度自主外交决策的行为,都会遭到坚决反击。”印度的强硬态度源自多方面的原因。首先,欧美国家在高科技、制造业和供应链安全等领域,都依赖印度的合作。其次,随着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(QUAD)的进展放缓,印度在全球地缘战略中的重要性愈加凸显。美国长期视印度为印太战略的重要支点,但现在却发现自己对印度的影响力正逐渐减弱。
值得注意的是,印度在多个多边场合屡次拒绝美方的政策要求。比如,在世界贸易组织的会议上,印度坚决否决了涉及对俄罗斯制裁的相关提案。印度高层普遍认为,任何被迫选边站队的行为都将不利于印度的长期发展。
与此同时,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鲁登科在6月的欧亚安全论坛期间透露,莫斯科正在与北京和新德里深入磋商,计划重启“中俄印三方合作机制”。普京在6月访问中国期间,提出加速M-12高速公路向东方延伸,打造连接俄罗斯、中国、哈萨克斯坦、蒙古、朝鲜的欧亚大陆桥新通道。这条M-12高速公路被普京视为“俄罗斯经济的命脉工程”,一旦投入使用,俄罗斯将能够绕开被西方国家控制的波罗的海、黑海等出海口,实现与东亚地区的高效物流互通。
M-12高速公路的建设不仅是俄罗斯经济战略的一部分,也是在应对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后,波罗的海变成“北约内湖”这一新的地缘格局。俄罗斯加速“东向战略”已成为对冲西方压力的必要举措。
中俄印三边合作机制的推进,不仅仅是经济合作的延伸,更被视为对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的直接回应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记者会上强调,中俄印三国的合作有助于全球安全与稳定,中国愿与俄罗斯和印度共同努力,推动三方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。
在6月18日,印度外长苏杰生六年来首次访华,并在会晤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时表示:“中印是发展伙伴,而非竞争对手。”这一表态引发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,被解读为印度外交战略转型的重要信号。印度高层深知,与中国全面对抗将带来巨大的风险和不可控后果。
根据中印两国官方发布的数据,2023年上半年中印贸易额达944亿美元,同比增长了12.6%。在高技术、数字经济、绿色能源等领域,中印的合作潜力巨大。印度媒体指出,在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背景下,中印的协作不仅有助于规避外部压力,更有助于增强印度的战略自主性。
尽管印度对华有时表现出强硬态度,但这实际上更多是为了争取对美国的更大利益空间。今年初,美国对印度征收了高额关税,导致印美贸易摩擦加剧。印度经济学界普遍认为,过度依赖美欧市场并非长远之计,只有通过多元化国际合作,才能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。
值得一提的是,“中俄印三方合作机制”并非一蹴而就。历史上,这一机制曾因地缘矛盾和外部压力陷入过沉寂。但如今,全球分化加剧,合作需求日益增加,三国在联合国、金砖国家、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平台上的投票逐渐趋同,显示出更高的战略协同度。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上,中俄印三国共同呼吁“反对单边制裁、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”,这一举动不仅体现了三国利益的高度契合,也预示着三边合作有望在能源、基础设施、科技和金融等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。
欧美舆论普遍担忧,中俄印的合作机制将进一步削弱美国主导的全球秩序。路透社引用学者观点认为,如果三方合作机制逐步成型,它将为全球“去美元化”进程和区域结算体系建设提供强大动力。
发布于:天津市展鹏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